李超超简历 李超超,男,汉族,1980年11月出生,贵州兴仁人,大学学历,2002年12月参加工作,200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体检不合格的,取消招募资格。国(境)外高校毕业生还须提供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和学位认证书。
四、待遇及相关政策(一)三支一扶人员的服务期限为2年,服务期满后不再续聘。③在报名截止时间(即2020年8月12日16:00)前未点击提交报名申请的报考人员,审核单位无法审核其报名信息,即视为自动放弃报名,导致报名失败。落实社会保险,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由县级财政负担,个人缴费部分在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助中代扣代缴。(一)网上报名(8月10日至8月12日)坚持公开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的原则。(九)公示经笔试、面试、体检、考察合格的考生,确定为拟招募人员,各市(州)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向社会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,接受社会监督。
笔试最后一名成绩并列的,则同时进入面试。公示期间查实有严重问题影响招募录用的,取消录取资格。强化对所有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力度,确保实现健康高考。
教育工委、招生委员会是本辖区组织高考、治理考试环境、维护考试安全、整肃考风考纪和管控舆情的责任主体,教育工委书记、招生委员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。各考区考点建立考风考纪责任人制度,强化对监考人员的选拔、培训、考核。强化正面宣传、警示教育,防止招生诈骗等有害信息传播,及时回应社会和考生的关切。严格按照高考考务细则的要求,以最高标准、最严要求,全力确保考务各环节的正确实施,决不允许对考务实施过程打折扣。
在校考生统一由学校开具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在校考生体温测量证明》,于7月6日前学校统一报到县(市、新区)招生办,方可参加高考。2020年,全州普通高考报名人数32685人,与2019年的31928人相比,增加757人,增长2.32%。
三是贴心关爱,细致服务暖人心。同时,考试过程中,增强校园安保力量,扩大校门警戒范围,严防考点门口家长聚集。从精神、心理、身体方面做好调整,让考生克服精神、心理、身体障碍,放心高考、安心高考、专心高考、舒心高考。州级派出的驻点督考巡考人员、试卷领运、保密室值班人员、州级组织参加专升本和高职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及工作人员等,核酸检测由州教育局会同州卫健局、州疾控中心统一组织有序进行。
分管领导正确履行职责,关口前移、靠前指挥,亲自督促,确保无误。设置9个考区、22个标准化考点、965个标准化考场;中职单报高职报考人数2525人,设置1个考区、1个考点(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)、85个考场;专升本报名人数717人,设置1个考区、1个考点(兴义市第四中学)、25个标准化考场。二是温馨关爱,真情服务显担当。各学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,并通过微信公众号、微信群等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,对学生的认知、情感、态度、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。
强化应急处置,制定应急预案,提高应急处置能力,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,确保实现健康高考。所有考试工作人员(含试卷运输、保管、分发人员,考点各类工作人员、监考员,督考巡考员等)须在参与高考相关工作前14天(即从6月23日开始)按要求完成健康监测。
对违法违纪考生给予严肃处理,坚决维护高考的严肃性、公正性。二是严肃考风考纪,树立良好新风。
根据相关文件精神,州委教育工委、州招生委员会成立黔西南州2020年高考疫情防控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相关部门,督促指导各县(市、新区)严格执行高考疫情防控各项措施,指导各县(市、新区)处置疫情引发的突发事件。考试当天有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,须安排在隔离考场考试。狠抓组织落实实现平安高考一是全面加强领导。一是严格落实考务实施流程。非在校生和考前由省外返回的考生核酸检测由县(市、新区)教育局统一组织有序进行。对于简化考务手续,不落实、错执行、越标准执行的,发现一起,严肃处理一起,决不手软。
开通服务考生绿色通道,开通居民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,开通护考绿色通道,开通救援绿色通道。考生在考前和学校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,强化考生自律意识。
招生考试机构负责人是本地高考考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。所有考生(含高考考生、专升本考生和高职文化课考生)须在考前14天回到报考县(市、新区)行政区域内,按要求完成健康监测。
因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综合研判后进入隔离考场考试的考生,从普通考场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(未出考点)所耽误的时间,经批准后予以补齐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,进入考场就座后,考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;隔离考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。
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、省委省政府、省招生委员会关于高考工作的相关部署,州委书记刘文新,州委副书记、州长杨永英多次作出批示要求,对我州高考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,以最高标准、最严制度、最实作风、最好效果,确保今年实现健康、公平、温馨、诚信、平安高考,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各地各部门强化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失职追责。三是严格监督管理,警钟长鸣严纪律。并多渠道、多形式对考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,提高应对考场偶发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。
各地进一步加大校外和校内考生进入的监测管控力度,凡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考生,一律不得进入考点;加大对工作人员进入考点的监测管控力度,凡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工作人员,一律不得进入考点,并倒查追究派出单位领导的责任。所有考生、考试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.3℃方可进入考点。
工信、气象、供电、通信管理等部门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,确保考试期间各级考务指挥中心和考点的电力供应、网络通信畅通,提供考试期间准确的气象保障服务。如家长需要自己接送学生自行应考,必须与学校签订相关安全的承诺书。
各考点按要求配备一名卫健或疾控部门的负责人为考点副主考,对考点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强化对社会考生、考前由省外返回的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力度,确保无死角,防控到位。
公安、卫健、应急管理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在考前对所有提供考生食宿的宾馆、饭店、学校进行检查,重点检查防火、防爆、卫生、食品安全等措施落实情况,坚决清除各类危害考生人身安全的隐患。在高考工作人员安排方面上严格把好选聘关,选好人、用好人,关键岗位用可靠的人,有不良纪录的人员一律不用。考试当天有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,须安排在隔离考场考试。从精神、心理、身体方面做好调整,让考生克服精神、心理、身体障碍,放心高考、安心高考、专心高考、舒心高考。
应广大考生、家长要求,本报今日起开设《众志成城冲刺高考》专栏,刊发相关政策、权威信息,以及各级各部门以最高标准、最严制度、最实作风,精心谋划、精细落实,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,确保实现健康、公平、平安、温馨、诚信高考的相关报道,并同步在北纬25的黔西南APP、中国黔西南网www.zgqxn.com、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推出,敬请关注。三是严格落实执纪问责。
按要求在全州各考区配备红外测温仪、体温检测仪、口罩、手消毒液等防疫物质和设备,配齐必要的防控物资,每个考点都设立专用隔离考场和备用考场,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隔离考场(每考点不得少于3个)。非在校考生和考前由省外返回的考生,要向高考报名的县(市、新区)招生办提供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非在校考生体温测量登记表》或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外省返黔考生体温测量登记表》和考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方可领取准考证参加考试。
在全州教育系统专门成立了心理关爱工作室联盟,及时开通学校心理调适热线,及时调适学生心态。(来源:黔西南日报)。